古代我国也叫"中国"吗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4 04:18:13
为什么也叫"明朝'',"清朝"呢?哪位朋友告诉我啊

我国古代,“国”字的含义是“城”或“邦”。“中国”就是“中央之城”或“中央之邦”。周代文献中,“中国”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:一指京师,即首都;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着的王国;三指中原地区;四指国内、内地;五指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。

自汉代开始,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”中国”,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“中国”。南北朝时期,南朝自称为“中国”,把北朝称为“魏虏”;北朝也自称为“中国”,把南朝叫做“岛夷”。辽与北宋,金与南宋,都自称“中国”,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。

严格地说,古代“中国”是一个形容词,而不是一个专有名词。当然,历史上的“中国”不等于今天“中国”的范围。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“中国”作为正式国名。直到辛亥革命以后,才把“中国”作为“中华民国”的简称。全国解放以后,也把“中国”作为了“中华人民共和国”的简称。

“中国”一词最早起源于《诗经》,可推断早在商周时期就有“中国”一词。但是“中国”起初并不是国名,只是一个形容词,后来中央王朝把自己称为“中国”,但其范围并非其朝疆土。最初中国指黄河中下游地区。后来随着中央政权版图的扩大,“中国”的范围也越来越大。但要注意两点:有些时候少数民族在中原的王朝不是“中国”;“中国”绝非国名,顶多是地理名词。到清朝,随着与外国交流扩大,外国官方称呼把中国地区称为“中国”,但当时清朝正式国号仍然是“大清国”,但这也算是“中国”作为国名的开端吧。到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,“中国”正式成为国名——乃“中华民国”简称是也。并指中华民国全部领土。
“中国”有时也指京师(首都)。

  ”中国“在古代泛指中原地区。古代中国,又以“华夏”、“中华”、“中夏”、“诸夏”、“诸华”、“神州”等的代称出现。“夏”,在商、周以前有夏;“华”,是指华丽、兴旺;也有说上古华、夏同音,本一字。“中国有礼仪之大,故称夏;有服章之美,谓之华。”华是指汉服,夏指行周礼的大国,而“华夏”的意思就是“身穿华裳的礼仪之邦”。而汉语中的“中国”一词,最早指天下的“中心”——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,中国以外称为四夷。古中国直辖地区为汉地,其周围四夷均为臣属之地,所谓“天子有道,守在四夷”。 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,四夷是居天地之偏者。 汉代始建蛮夷邱,